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rczy/180119/6010178.html 在苏尼特左旗的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内,我们看到了几句年长的老人在一起玩沙嘎,她们说这是他们从小玩到大的游戏,很简单,很真实,也很快乐! 其实这样的经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,在我们年幼时期,那时没有手机、没有电脑、没有电子游戏,大家可以一起抓仔儿、打陀螺、跳绳、修房、跳橡皮筋、捉迷藏,这些游戏都特别简单,也非常健康,大家也都玩得不亦乐乎,每每想起,心底便会会心一笑。而内蒙古的沙嘎估计也是这样吧,不同的是,我们现在早已不玩童年玩的那些游戏了,现在连小孩子都喜欢玩手机、耍平板、看电视,却没想到蒙古族同胞却能把这些游戏保留下来,不分年龄的玩耍。 说到沙嘎,估计北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但南方人可能比较陌生,在此渝帆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,沙嘎也称作“嘎拉哈”,或者“羊拐”,是一种把羊腿骨关节经过蒸煮、去油肉、打磨棱角、上色所制成的玩具。游戏不受环境、时间的制约,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的大众娱乐项目。沙嘎有4个面,为了玩的方便,人们给4个面起了4个名称,不同地区的人叫法也是不一样的,但都是利用上下左右四面的变换进行游戏。苏尼特的蒙古同胞将沙嘎游戏的不同面称为马、牛、羊、骆驼等,玩法有很多种,狼吃羊、抓沙嘎、弹沙嘎、收沙嘎、猜沙嘎、赛马等,每一种玩法都充满了趣味性。 我们见她们玩得兴起,于是我们便上前请教,经过简单的沟通,其实这些游戏都不复杂,他们稍微讲一下规则,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玩,而这种简单的玩耍真的充满童趣,仿佛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。 在众多游戏中,给渝帆印象最深的是赛马和弹沙嘎,我还能简单的讲出他们的玩法,比如赛马,可两人玩,也可多人游戏。游戏时,参与的玩者先把数十个或更多的沙嘎马面朝上,挨个儿摆放成一条长线,表示赛马的跑道,长线的一端代表起点,另一端用沙嘎垒“敖包”代表终点。然后,玩者各选一只有标记的沙嘎为自己的“赛马”,并排列于起跑线处,除此以外,开赛前还要选出四个漂亮的沙嘎作为比赛用的色子。玩者首先要轮流掷撒沙嘎色子,谁撒出的马多,谁先走。玩者们轮流掷撒沙嘎色子,掷出几个马,就让自己的“赛马”顺跑道前进几步。最先到达“敖包”者则为冠军,整个赛况激烈而有序,以此类推赛出所有人的比赛名次。再比如弹沙嘎,参赛者把数量相等的沙嘎,混在一起轮流掷,然后用手指弹打相同的沙嘎,如马对马,羊对羊的弹打,但不能弹动别的沙嘎,否则为犯规,这样循环往复,将全部沙嘎收回的为胜者。 是不是很有趣?一起来瞧瞧吧: 这是苏尼特左旗的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大楼,几个部份合在一起,应该算是大部制了。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沙嘎 沙嘎游戏技艺历史悠久,在古代,嘎拉哈成为鲜卑、契丹、女真、蒙古军事战术上模拟演习的棋子。嘎拉哈大小不同、类别不同、颜色不同,以不同的种类代表不同军事名类,通常是山、林、河、泡,布兵设阵,士兵头领,包抄堵截,兵器队别等用嘎拉哈来代表,成为战局中沙盘的棋子。 根据史料记载,沙嘎游戏源自蒙古族先民,其发展至少有800年左右的历史。远古时期,沙嘎最初被用于占卜活动,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,生畜种类和数量的扩大,沙嘎逐渐成为独立的游艺活动。 另一边,两位老人家在缝地毡 不远处,一位老人在进行毡绣 据工作人员介绍,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个个能刺绣,在蒙古族人的衣、食、住、行中,刺绣装饰运用非常普遍。从蒙古包穹顶到毡壁,从门帘到地上铺的毛毡,从盖布到茶盐袋都要绣上各种图案。作为蒙古族刺绣的一种——毡绣技艺很早就已是她们的看家本领。多年前,苏尼特草原上60%以上的牧民妇女都会绣各种毡绣工艺品。空旷孤寂的游牧生活,在蒙古族绣女精心地装扮下,多了些温馨和诗意。 毡子曾经是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,制毡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,北方少数民族毡绣技艺源于匈奴时期。到了十三世纪,毡绣技艺初具蒙古族特色,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苏尼特部落是成吉思汗的文武大臣吉鲁根巴特尔的后裔,自蒙古统一以后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蒙古部落的苏尼特游牧文化,其中毡绣技艺亦独具风格,名扬各蒙古地区和内地。八百余年来,苏尼特毡绣技艺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,至今保留着毡绣技艺的原始状态。 在文广旅游局内,我们还看到一些沙嘎做成的工艺品,有的还获得了各种比赛的大奖 这也是一种游戏,渝帆当时有问过名称,但回来后不记得了,有知道的朋友在后面补充哟 沙嘎作成的蒙古包工艺品 这就是渝帆在前面提到的赛马游戏了,渝帆与他们玩了两次,都输了,说明在扔色子的时候,力道还是有窍门的。 在赛道的最前方,有一个敖包状的模型,谁先到谁就算赢。 墙上,还有关于这些游戏的图文介绍,为了备忘,渝帆还特地拍了一张。 这样的游戏你还会玩吗?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7203.html |